《论语别裁(上册)》

下载本书

添加书签

论语别裁(上册)- 第28部分
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驼饷唇饩隽恕U庖黄督胱邮椤罚渤浞直泶锪怂寮宜枷氲男扪!∷院笕私惭孕奚淼牡览恚鲜邓刀济挥刑鲋罡鹆恋氖终菩摹!『笕税阎罡鹆琳夥庑派系乃枷耄簧弦患路涑扇寮业摹K哉夥庑攀欠浅S忻闹鳌K哉庵治淖炙道恚难У木辰绶浅8撸橹浅C烂睿际嵌哉坦ふ木渥印!∽魇氖焙颍夯ǘ郧镌拢舐蕉猿た眨苋菀锥裕钆率茄跣浴⑺枷胄缘亩鳎云鹄词呛苣训摹!〗峁罡鹆涟颜庵炙枷胛难Щ!『罄窗斯晌囊彩钦庋劝烟饽勘旰茫

 174

    八 佾 第 三161

    破题,就是把主题的思想内涵的重心先表达出来。 他教儿子以“静”来做学问,以“俭”修身,俭不只是节省用钱;自己的身体、精神也要保养,简单明了,一切干净利落,就是这个“俭”字。“非澹泊无以明志”

    ,就是养德方面;“非宁静无以致远”

    ,就是修身治学方面;“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”

    是求学的道理;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,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,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,我们在孔子思想里也说过的,“学而不思,思而不学”的论点,和“才须学也”的道理是一样的。“非学无以广才”

    ,纵然是天才,如没有学问,也不是伟大的天才。 所以有天才,还要有广博的学问。 学问哪里来的?求学来的,“非静无以成学”。连贯的层次,连续性的对仗句子。 “慆慢则不能研精”

    ,慆慢也就是“骄傲”的这个“骄”字。 讲到这个“骄”字很有意思,我们中国人的修养,力戒骄傲,一点不敢骄傲。 而且骄傲两个字是分开用的: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,有内容而看不起人为傲,后来连起来用以骄傲。 而中国文化的修养,不管有多大学问、多大权威,一骄傲就失败。 所以孔子在《论语》中也提到过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学,有周公的成就,假如他犯了骄傲,和很吝啬不爱人的毛病,这个人就免谈了。我们中国人,力戒骄傲,现在外国文化一来,“我有了他真值得骄傲”这类的话,就非常流行,视骄傲为好事情,这是根据外国文字翻译错了,把骄傲当成好事。 照中国文化规规矩矩翻译,应该是“欣慰”就对了。 这是几十年来翻译过来的东西,将错就错,积非成是,一下子没办法改的地方。但

 175

    261论 语 别 裁

    是,为了将来维护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,是要想办法的。有许多错误的东西,都要慢慢改,转移这个社会风气才是对的。 这是说到慆慢所引出来的。再回到本文“慆慢则不能研精”

    ,慆就是自满,慢就是自以为对。 主观太强,那么求学问就不能研精。“险躁则不能理性”

    ,为什么用“险躁”?

    人做事情,都喜欢占便宜走捷径,走捷径的事就会行险侥幸,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。 尤其是年轻人,暴躁、急性子,就不能理性。“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”

    ,这个地方,有些本子是“志”字,而不是“意”字,大概“意”字才对,还是把它改过来。 ——年龄跟着时间过去了,三十一岁就不是三十岁的讲法,三十二岁也不同于三十一岁了。 人的思想又跟着年龄在变。“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。 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”少年不努力,等到中年后悔,已经没有法子了。看诸葛亮这篇《诫子书》,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,什么东西都简单明了。 这道理用之于为政,就是孔子所说的“简”

    ;用以持身,就是本文所说的“俭”。但是文学的修养,只是学问的一种附庸,这是作学问要特别注意的。 由历史文化谈到诸葛亮的学养,到此告一段落,现在再继续原文。

    孔子的换心术

    定公问: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孔子对曰: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

 176

    八 佾 第 三361

    这个问题,以现代的观念来说,就牵涉到政治思想,也可以说是政治的作法,简明一点就叫政治领导术。 鲁定公所问的,是领导术或领导的方法,而孔子答复他的,是领导的道德,撇开了鲁定公所问的方法。 换言之,乃是在驳鲁定公。认为用方法——手段——是错误的,所谓领导应该是以“德”领导人。 从什么地方可看出孔子这种意思来呢?

    就在这“君使臣,臣事君”两句话中的“使”字。 我们知道鲁定公是个诸侯,以一个“王者”——这是随便借用一个头衔来形容的——之尊问孔子,孔子当然也尊重他。 鲁定公问,假使一个帝王领导人,该怎样去指挥下面的干部?相对的,一个忠贞的干部,对于领导人,又应该用什么方法理事及自处?鲁定公当然问得很客气,很婉转。 而孔子则用两句话,解答了鲁定公这两个对立的问题——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
    我们中国文化讲孝道,但孝道也是相对的,“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”

    ,父母付出了爱心的教养,才有子女孝道的反哺,两者是对立的。忠也是一样,就如孔子的话,上面对下面以礼,礼敬——也是爱的一种形态,等于父母爱子女的爱心。 这种礼义德业的流行,道德的风行,则下面对上面自然就敬而忠了。所以这种君臣的上下关系是建立在道德上,不是建立在手段上,两句话就答复了鲁定公的问题。有些人看了老子的两句话,认为对于忠孝的观念,老子和孔子是持相反意见的。 其实不然,只是表达的方法不同而已。 老子说:“六亲不和有孝慈,国家昏乱有忠臣。”在表面上误解了这两句话,好像老子是反对孝、反对忠的。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。他是说一个不和的问题家庭中,有几个孩子,其

 177

    461论 语 别 裁

    中一个最乖的,于是人们便说这个儿子才是孝子,拚命地标榜他,而忘记了基本上“家庭不和”这个问题。 一个家庭如果不出问题,个个都是孝子,何必特别标榜一个孝子?所以要六亲不和的时候,才看得出孩子的孝或父母的慈。 至于“国家昏乱有忠臣”也是同样的道理。 文天祥在宋朝亡国了,才表现出他的忠贞,假使宋代不到亡国的时候,就看不出文天祥对国家有如此尽忠,虽然文天祥仍是忠心耿耿,但是没有那种成仁的表现机会。 因此我们对历史、对国家,并不希望常常有文天祥那样的情形出现,而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。所以用白话来说老子这两句话,加上一个“才”字,成为“六亲不和才有孝子,国家昏乱才有忠臣。”

    那么就可以知道老子并不是反对忠、孝了。 假如在一个团体中,我们说某某人是好人,那么其他都是坏人了吗?希望全体都是好人,无所谓谁好谁坏,这就最好。孔子答复鲁定公的话中,意思是说,你不要谈领导术,一个领导人要求部下能尽忠,首先从自己衷心体谅部下的礼敬做起。 礼是包括很多,如仁慈、爱护等等,这也就是说上面对下面的如果尽心,那么下面对上面也自然忠心。 俗语说人心都是肉做的,一交换,这忠心就换出来了。现在要研究《论语》,为什么把这段话放在这里?

    这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,此乃《春秋》笔法的“微言大义”

    ,在春秋战国的时候,整个社会上下一片混乱,乱到持德者寡,用术者多,所以孔子提倡仁,提倡孝,提倡道德,因为大家都用手段。 譬如现代人们流行的一句话,常说“你少用手段”

    ,尤其这六七十年来,每论团体或个人的经验,玩手段的一个比

 178

    八 佾 第 三561

    一个高明,谁都玩不过谁,玩到最后还是个笨蛋。 所以还不如规规矩矩、诚恳的好,如果把真正的诚恳当作手段,这个手段还值得玩,这也是最高明的。 这六十年来的变乱,对于手段,谁都学会了,谁要玩几套手段,别人没有不知道的。只有老实人最可爱,讲道德的人才是最可爱,最后的成功还是属于真诚的人,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。我们从现实生活中,也可体会得出来。 孔子答复鲁定公这几句话的时候,就是针对着当时的风气。一个风气之来,就像台风一样,不但下层、中层社会受影响,上层也是一样。鲁定公是领导阶级的上层,结果还是犯了这个毛病,孔子就针对他的毛病,开了这个药方。

    追 的 哲 学

    讲完这方面以后,又讲到纯文学的观点。

    子曰:关睢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

    孔子又在讨论《诗》的文学了。 刚才谈政治,现在又谈《诗》;上面和鲁定公谈的是政治风气,也包括了社会风气,那么政治的风气、社会的风气哪里来的?如果站在文化的——礼的立场来讲,它是由文化而来的;谈到文化,就提到孔子所重视的《诗经》。我们知道《诗经》是代表各地社会风气的自然演变,《诗经》的第一篇,就是男女相爱。 讲到《诗经》的男女相爱,有一句话要注意的,孔子在《礼记》中提到人生的研究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

    (上面也曾提到)孔

 179

    61论 语 别 裁

    子知道人生的最高境界,但是却往往避而不谈,偏偏谈到最起码的、最平实的这两件人生大事。 我们曾经说过,一般人引用的“食色性也”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,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,两人的话相近,但观念完全不同。 男女饮食不是“性”也,不是人先天形而上的本性,是人后天的基本欲望。 一个人需要吃饭,自婴儿生下来开始要吃奶,长大了就需要两性的关系,不但人如此,生物界动物、植物都是如此,因此人类文化就从这里出发。说到这里,我们就联想到,影响这个时代观念的两种思想,一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,影响了这个时代;另一个也是近代西方文化的重心,弗洛伊德的性心理观,认为人

小提示:按 回车 [Enter] 键 返回书目,按 ← 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 键 进入下一页。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